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成卫东,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创新。
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天津港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我就是它们的“师傅”,转弯、刹车等等这些技术动作,就是我和同事们一起“传授”的。
我在天津港工作这25年,发明了拖车“快、准、稳”三点操作法,同时我还练就了用左右脚都能够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所以工友们都亲切地叫我天津港“拖车王”。但进入新时代,只会这些传统的技术已经远远不够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就得‘懂技术、会创新’。”
在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投产运营,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它们借助5G、北斗卫星等技术,能保持全天候最佳的作业状态、厘米级精准定位,这些都是人力所达不到的。
不过,它们还缺少一些规则和“窍门”,比如什么时候转弯、减速,怎么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如何自动充电、停靠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传统司机的“看家本领”。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将我们多年积累的这些驾驶经验、操作技能和智慧科技相结合,那我们天津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将操作经验指令化,我和技术团队一起,代码写了又删,删了又改,反复实验。那时候我们常常守在监控屏旁,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问题不解决,坚决不罢休。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产业工人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于吃苦耐劳、技术娴熟,还要敢于突破创新,融入智慧科技等新技术浪潮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我们既要有过硬的技能本领,也要不断突破创新,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添砖加瓦!
中新网十堰11月29日电 (张倩龙 董武 向继华)驱车前往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街头巷尾绿树掩映,村落民居鳞次栉比,街坊邻里和睦往来……竹山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发祥地,当地开展“十星系列创建活动”已有30年。
走进“十星级”文明创建展览馆,《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报纸墙再现曾经罗家坡村村民因绿松石一夜暴富但精神文明落后的过往,这也是“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由来。
“十星级”文明创建展览馆。向继华 摄
1993年,竹山县委与麻家渡镇党委联合派驻工作组到罗家坡村,将农村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成10个方面,以“十星”来指代,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和评选活动。自那以来,竹山县先后17次调整“十星”评选标准,推动“十星”创建常创常新,探索形成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2020年,竹山县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活跃在竹山城乡的文艺志愿者达数千人,涉及书画、剪纸、收藏、武当武术等多个领域,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点燃着群众的“追星”热情。“中国好人”王义富作为“十星歌”的首唱人,一唱就是几十年,如今年过七旬仍乐此不疲,他用歌声将“十星”创建传扬开来,成为当地的一名“草根歌星”。
竹山县还将产业发展、共同富裕作为“十星”评选标准,发展茶叶、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同时,竹山县变“十星文化”为“十星产业”,推动“十星”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提升竹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谈及竹山县“十星”创建经验的推广,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表示,竹山的“十星级”文明创建紧紧抓住了城乡社区等社会基本单元,同时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丰富日常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月月照来天天明,家家户户创十星。农家挂上十颗星,十星闪闪耀门庭。”如今,“十星歌”仍流传于竹山县,走过30年,“十星”创建依旧迸发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完)
联系人:v大发彩神8III
手机:13629329787
电话:0357-65773834
邮箱:65773834@googlemail.com
地址: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苏堡镇